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

平安银行电话反诈进行时,警惕银行卡信息隔空泄露,支招自保

近日,多地频发利用智能手机NFC功能实施银行卡盗刷的诈骗案件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犯罪分子以涉嫌洗钱、取消会员等话术诱导受害者下载不明APP,再通过NFC功能远程读取银行卡信息,最终在境外完成盗刷。这一新型作案手法将技术漏洞与心理操控相结合,令不少市民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受财产损失。面对猖獗的电诈犯罪,平安银行电话客服中心主动发声,通过案例剖析、技术解密、防范指南三位一体的反诈行动,为公众筑起一道金融安全防火墙。

技术围猎,NFC功能如何沦为电诈新帮凶

平安银行反诈专家深度解析此类诈骗手法,揭示其本质为技术围猎+心理操控的复合型犯罪。平安银行电话客服表示,犯罪分子首先通过冒充公检法机关、电商平台客服等权威身份,以账户涉嫌洗钱、会员自动扣费等话术制造恐慌情绪,逐步瓦解受害者心理防线。在建立初步信任后,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者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非法APP,这些应用程序实则为恶意软件,能够在后台静默植入,搭建起数据传输的非法通道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ajax/20250710/206e72f3cfea1d57fc44087fdb0505e0.png

反诈进行时,守护您的芯片卡安全

平安银行电话客服温馨提示,完成技术准备后,诈骗分子将自身手机贴近境外商户的POS机,通过NFC功能获取交易指令。这一指令随后通过恶意软件远程传输至受害者手机,使其设备临时变身为“虚拟POS机”。当受害者按照指示将银行卡贴近手机时,NFC功能自动读取芯片信息并回传至境外终端,资金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转移。整个过程高度隐蔽,即便银行卡从未离身、密码从未泄露,资金仍面临被盗取风险,尤其对技术认知相对薄弱的中老年群体构成严重威胁。

反诈实录,从被动拦截到主动治理

面对电诈手段的迭代升级,平安银行电话客服中心构建起全链条防御体系。其反诈实践呈现三大特征:平安银行部署AI语音机器人,对高风险交易实施实时拦截。当系统监测到账户出现异地登录、大额转账等异常行为时,机器人将自动触发表外验证,要求客户通过指定动作确认身份。2千人级人工坐席团队提供7×24小时服务,平安银行电话客服代表需通过金融安全认证考试方可上岗。在近期一例典型案件中,客服代表通过方言服务、家庭情况核实等个性化手段,成功识破诈骗分子的话术陷阱,避免客户遭受重大损失。平安银行每月定期推送“反诈日报”,结合真实案例制作短视频、漫画等易传播内容。原创短视频《NFC陷阱大揭秘》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,成为金融科普领域的现象级作品,有效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。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平安银行以平安银行电话为窗口,将反诈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,为守护百姓钱袋子贡献金融力量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作者: admin

没有了

已是最早文章

为您推荐

返回顶部